我好不容易从漫长的回忆中解脱出来。
(资料图片)
心里竟然有一丝窃喜,难道是因为我唤醒了沉睡多年的记忆?
算了,我还是别想那么多了……今天已经过得差不多了。
睡觉之前,我打开手机QQ,班群里的一条通知引起了我的注意:
@全体成员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新闻宣传工作水平,特邀我校兼职教授、兴华社高级记者杨志农老师作《农业科技与新闻传播学的“杂交工程”》报告会。时间:9月8日(明天)下午3:30,地点:北校区稷下活动中心北报告厅。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参加。请学生会新宣部成员、各班组宣委员务必到场。
…………
现在是9月8日下午三点二十分,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稷下北报告厅,杨志农老师主讲的《农业科技与新闻传播学的“杂交工程”》报告会即将开始。
健步走上讲台的杨志农老师,看上去不到五十岁,平头方脸,中等身材,头发有点稀疏,灰色翻领POLO衫,黑色休闲裤,小眼睛眯成了缝,嘴角扬起憨厚的弧度。
按照惯例,报告会正式开始之前,主持人会对嘉宾做个简介。
据主持人介绍,杨志农老师是稷州人,1987年至1991年在大兴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学习,1991年8月毕业后,在兴华社从事科技新闻报道至今。曾获华国新闻奖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杰出记者”奖。
我在台下暗想,台上的杨志农老师,长得和稷州的农民到底有什么区别……
报告会正式开始。杨志农老师的开场白,和农民一样朴实、谦逊:
“又一次回到母校,和风华正茂的当代兴农学子们共同交流学习,我非常高兴。
“我也非常感谢母校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,给我这么一个机会,来跟大家探讨咱们今天的话题——农业科技与新闻传播学的‘杂交工程’。
“你一个苹果,我一个苹果,交换一下,还是一人一个苹果;你一种思想,我一种思想,交换一下,就能碰撞出好多思想……
“农业科技和新闻传播学,看似风马牛不相及。但是,如果把‘远缘’的它们‘杂交’一下,就培育出‘农业新闻学’这个新品种来了……”
杨志农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调,深入浅出、通俗平易的讲话内容,一下子就把我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。
“……很久以前,就有不少人问我,我一个兴农的植保学生,怎么就跑到兴华社当记者去了?这个说起来就比较远了。
“刚才主持人介绍了,我学的是植保专业,八七年考上了咱们学校,当时还叫大兴农业大学。我是农家子弟,长期在农村生活、劳动的经历,让我深刻认识到:农业的出路在科技、在教育。所以,我第一志愿报的就是咱们学校。如愿考上以后,我也是实现了从拿锄头种地到用课桌‘种地’的跨越。
“我家在邰县,就是现在的稷州。因为是在家门口上的大学,我每个周末都回家干活。我发现,在我的家乡,乃至全国很多地方,农民没有办法及时得到现代农业的新技术、新品种,不得不使用比较落后的。咱们学校的老师们,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过的许多新技术、新品种,正是广大农民迫切需要的。
“作为一个学习农科的大学生,我要试一试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。所以,我加入了咱们学校,当时还是大兴农业大学、大兴林学院两个学校的联合社团——农林研究会。
“我们农林研究会立足‘三农’,做了不少事情,其中就包括协助咱们学校农学系的张辉老师,选育出了‘兴农8号’小麦,当时影响特别大……
“我记得,当年的农林研究会,有两个学校的一百多名同学。我们经常在周末组织起来,到学校周边的农村看庄稼、蔬菜,跟农民交流、学习。
“有一次星期天去的时候,给我的印象很深。当时有几个同学,都是农学、植保、园艺几个系的,看到地里有一种蔬菜的苗子长出来了。他们就问:‘这是什么苗啊?’
“当时的农林研究会会长,一听这个问题就乐了:‘这个苗你们都不认得!这不是甘蓝吗?’副会长听到以后,一个劲地摇头,说这是大头菜的苗子。两个人就一直在那儿争论,急得差点动起手来!哈哈哈!
“种菜的大爷看到以后,笑着对我们说:‘这不是甘蓝,也不是大头菜!这是它们的大姐,叫菜花!’
“当时我见到这个事情以后,很受触动。我们农科专业的大学生,分不清楚蔬菜的苗子,我就有了要做农业科普的想法。
“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,要想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,就得准确、及时、有效地宣传出去,不能让它们沉睡在象牙塔里,跟社会需求绝缘。
“我们班有三十名同学。有一次上课,老师问大家以后想做什么工作……八十年代初的时候,有一个报告文学,叫《哥德巴赫猜想》,把数学家攻克难题的故事写得深入人心。所以当时的大学生,很多都想当科学家。
“我一想,同学们都要当科学家,那我就当个‘二传手’,做科普。为此,我拿起笔,开始向《关中日报》、《关中农民报》、《关中科技报》等媒体投稿,把实用的农业科技传播出去。
“在这期间,我跟农林研究会的几个同学,还有另外几个喜欢到处跑、喜欢新闻采写的同学,搞了个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普刊物,取名叫‘沃野大道’。
“我们商量好,每个周末还有寒暑假的空余时间,我们就到邰县的大街小巷、田间地头去,深入周边农村,搜集需要解决的实际生产问题。
“回到学校以后,我们就根据农民的需求,查资料、请教老师,自己做实验,然后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、分析、总结,写成通俗易懂的小稿子,排版、油印,再跟同学们在附近农村赶集的时候,发放《沃野大道》,现场解答农民的问题。
“事实证明,我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。我们农林研究会专门成立了大学生科技服务中心,在邰县发展了十二个科技示范点,扶持起了好几个‘万元户’。
“那个年代,‘万元户’可是具有爆炸性新闻价值的……这些事情传开以后,引来了包括兴华社在内的许多中央媒体采访、报道。当时,兴华社有一篇专题报道《当代后稷》,把我们农林研究会写了一段……
“后来,兴华社的领导老师问我,愿不愿意到兴华社来,报道农业科技?我说太好了!当时兴奋得我一夜没睡着觉!之后我走上了新闻岗位,实现了从用课桌‘种地’到用新闻‘种地’的又一次跨越。这是首都新闻界的老师引导、帮助我的结果,也是我对自己进行精准定位之后的结果……
“虽然我是学植保的,但是在工作之初,领导直接把我当成‘农业专家’,因为我是兴农毕业的啊!小麦、水稻、白猪、奶牛,都得懂……我的办公室里,一直放着当年的课堂笔记。还别说,经常用得到……
“在农业科技新闻的采写实践中,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一条农作物新品种、化肥新品种或其他实用技术的消息见报后,立马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,编辑部和记者本人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、来电,有的读者还专门造访,寻求科技信息。
“这些读者当中,既有农民,也有干部、科研人员和学生……甚至在消息见报三年之后,我们还能收到读者来信……新闻通常被称为‘易碎品’。但是,在农业科技新闻领域,新闻不再是‘易碎品’,反而可能成为具有持久影响力的‘常青树’。
“怎样才能让新闻成为‘常青树’?关键是用科学的理念给新闻‘补钙’。先用科学方法,总结新闻规律,把大量感性的经验,逐步上升为理性的东西;然后,按照新闻的规律,采写、报道新闻,才能让新闻产生持久的影响力……
“再说个有意思的事。当年学校的老师们,一看中央媒体都来报道我们,个个乐开了花儿。学校宣传部的老师说,你们要啥奖励,学校尽力满足!我们十几个同学合计了一下。当时粮票还没取消,所以刚开始我们想着,要一些粮票,改善一下伙食。
“最后我们商量的结果,你们猜怎么着?当时兴农和兴林的同学们都在传,杨志农他们没要粮票,要了好几辆‘二八大杠’自行车!
“我们的理由无懈可击——自行车这种便利的交通工具,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方便、快捷地深入农村、服务农民!我现在都忘不了,我们几个在南门骑着‘二八大杠’兜风的时候,路过的同学们羡慕得要把我们吃了的眼神!”
讲到这儿,杨志农老师和观众们一起大笑起来。
…………
两个小时的报告会,一转眼就结束了。
杨志农老师留下了联系方式,并表示非常欢迎同学们找他交流。
在去七号餐厅吃晚饭的路上,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杨志农老师的话,折射出当年农林研究会的蓬勃景象。
前辈们协助科研、兴办刊物、推广科技、服务“三农”的事迹,在当代的兴农学生看来,简直难以想象,却是将近三十年前农林研究会前辈们的“进行时”……
时代变了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(5月25日),南方降雨明显减弱,东北仍有雷雨,局地有暴雨。明天,南方雨水再度增强,北方降水减少减弱。月底前南方阴雨
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,预计,5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,黑龙江东南部、吉林东部、辽宁东部、青海东南部、山东东部和南部、
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北京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,5月24日0时至24时,北京新增41例本土确诊病例(含4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)和6例无症状感染
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,2022年5月24日0—24时,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43例,其中32例确诊
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(5月25日),北京以晴天为主,最高气温在30℃左右,不过全市风力明显,大部地区有4级左右的北风,阵风可达7~8级,防疫人